行業(yè)資訊當前位置:首頁>新聞中心>行業(yè)資訊明明供過于求 為什么總感覺天然氣不夠用?發(fā)布日期:2016-08-05根據國家發(fā)改委的數據,2015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達到1932億立方米,消費增速達到5.7%,比2014年的8.9%又下降3個百分點。應該說,中國天然氣市場的快速發(fā)展階段在“十二五”末期已經開始呈現增速下降趨勢,受宏觀經濟穩(wěn)中趨緩、電力消費水平下降等多重因素影響,市場需求動能減弱,能源需求不旺,國內天然氣供應總體過剩,LNG 進口量出現負增長。 市場對于價格更加敏感,再加上國際LNG價格普遍走低,現貨價格曾達到4美元/MMBTU(約1元/立方米),很多機構和研究人員認為天然氣市場的下降通道已經形成。 就下游城市燃氣行業(yè)來看,中國燃氣、港華燃氣、華潤燃氣、新奧燃氣、北京燃氣這5家大型城市燃氣運營商,其2015年的氣量總和為549億立方米,增速為13.6%,低于2014年的16%約3個百分點。 受政策、價格、資源等多方面因素影響,下游市場的分布式能源、車用氣、服務等市場的發(fā)展也是參差不齊。目前,我國天然氣市場發(fā)展面臨的問題主要是: 第一,天然氣與煤炭相比經濟性較差。由于煤炭價格過低,并未包含外部成本(環(huán)境成本),造成天然氣的經濟性不明顯,替代進程困難且不經濟。地方政府在煤改氣或者其他清潔能源改造的時候,受制于煤炭和天然氣的價格比因素,即使有環(huán)境治理的壓力,但是經濟承受力迫使地方政府的清潔化步伐緩慢。 第二,價格因素。目前,國內天然氣價格仍然較高,且工業(yè)價格高于民用;受油價大幅下降影響,國內上游企業(yè)生產積極性降低,國產天然氣產量增長較慢;海外高價LNG這一兩年內集中達產,造成中國進口LNG量急劇增加,大量高價LNG涌入市場,即使市場需求很大,但是價格在短期內無法降低。 第三,市場的流動性較差。關于管道的互聯互通以及第三方準入的落地、接收站設施的真正開放(包括窗口期期的公開透明)政策的推出尚需時日;大量的“第二梯隊”開始嘗試進口天然氣,但是受制于三大油的強勢地位和接收站儲罐建設和租用的障礙,真正能夠進入管網和終端消費市場的可能性將會打折。 此外,由于省網公司的不規(guī)范運營,部分省網和高壓公司的層層加價,這些“坐地收錢”的方式最終會害了整個市場。只有這些環(huán)節(jié)真正能夠“動”起來,市場的參與者才會多,參與者才會得到實惠。 目前市場供過于求,但是為什么總感覺天然氣不夠?原因就是天然氣的流動性差,便宜的氣進不來,到不了用戶端,管道壟斷著、開放難,接收站的窗口期談不下來,即使談下來了,也是夏季多,冬季少。只有流動性增強了,天然氣能夠到最需要它的地方去,市場的各參與方才能獲利,市場才能良性發(fā)展。 第四,政策的支持缺乏連續(xù)性。以往各地對煤改氣、車用氣等市場的發(fā)展都給予了若干政策支持。但目前,受電能替代政策的影響,天然氣終端市場政策基本處于停滯狀態(tài)。從天然氣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歷史來看,中國天然氣市場的良性發(fā)展與出臺的政策息息相關。而從全球天然氣產業(yè)較為發(fā)達的國家歷程來看,政策的作用更是顯而易見。 目前,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在一次能源消費占比僅8%,與國際上20%的水平相比差距較大,同時也說明我們的發(fā)展空間廣闊。然而,未來的發(fā)展空間在哪里? 從地理空間來看,城鎮(zhèn)化給了我們機遇,農村市場將是未來的空間。一方面,以往中國的城市化進程較快,天然氣普及率較高,已經達到95%以上,個別大城市已經達到100%,基礎設施也逐漸完善,管網密度較大;另一方面,現在農村地區(qū)對于清潔能源的需求更為旺盛,逐漸轉變?yōu)槌鞘蟹床皋r村的態(tài)勢。 但是,農村地區(qū)使用天然氣的關鍵是要結合可再生能源、生物質能源等多種方式,不能單一地依靠天然氣一種能源,要根據農村的生態(tài)特征和農民的用能習慣推廣天然氣的使用。 與煤和石油不同,天然氣沒有專屬市場,必須通過競爭實現替代而獲得應用,國際經驗分析也發(fā)現其他國家天然氣消費的增長主要是由于對其他燃料的替代。根據中國目前的情況,下游天然氣的使用與國外相差無幾,應用范疇基本已經涵蓋了可以使用的領域。未來的下游的發(fā)展空間主要是以下領域: 第一,天然氣發(fā)電。從國際發(fā)展經驗看,發(fā)電是天然氣的重要應用領域,美國天然氣發(fā)電占總裝機的39.4%,日本占29%,而中國的裝機容量僅占3%左右,因此中國的天然氣發(fā)電仍有較大的空間。從商品屬性來看,電是典型的同質化產品。無論是煤電、水電,還是氣電、風電、光電等,一旦并入電網,對用戶來說,就幾乎沒有了差異性,影響商品競爭力的主要是成本。但是,目前的天然氣價格較之煤炭價格是高的,不僅在當前的氣價水平和市場環(huán)境下,氣電與煤電相比沒有競爭力,而且在國際LNG到岸價為10美元價格水平時,氣電仍需實行一系列組合措施才會具有市場競爭力。 因此,氣電市場的發(fā)展前景,不僅有賴于全球天然氣市場的變化,還需要實施一系列更大力度的政策措施,包括推動重大科技攻關、爭奪天然氣定價權、理順天然氣行業(yè)管理體制、形成氣價和電價市場化定價機制、內部化環(huán)境成本或效益,尤其是合理的碳排放成本等,才可能使氣電得到可觀的增長。 第二,交通領域。天然氣作為汽車燃料已有70多年的悠久歷史。但是,交通與發(fā)電不同,交通運輸業(yè)還具有用戶感受、能源獲取、交通安全等眾多因素。交通領域天然氣對油品的替代,是一個眾多因素相互影響、過程相對復雜的系統(tǒng)性工程。就國內來看,經濟性仍是推動天然氣交通燃料發(fā)展的主要驅動力。燃料成本占物流運輸運營成本比例約達40%,降低燃料成本是物流企業(yè)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。 過去幾年,較大的油氣差價和未征收消費稅帶來的經濟性,推動了中國天然氣汽車快速發(fā)展。以壓縮天然氣(CNG)出租車為例,一段時期CNG價僅為汽油價一半,這使得數千元的改裝費幾個月就可以收回投資,大大促進了CNG車用市場的發(fā)展。 盡管天然氣是目前最現實的交通替代燃料,并且清潔低碳和經濟性仍具有強大的驅動力,但在實踐過程中仍面臨諸多挑戰(zhàn)。除了經濟性外,影響氣替代油的因素還包括天然氣的供應、天然氣交通工具發(fā)展、天然氣加注站、消費者體驗和電動車發(fā)展等若干方面。 由于與其他替代燃料相比,天然氣仍然是目前最現實的交通替代燃料,因此還具有較大的發(fā)展?jié)摿?。其中,船用LNG也是重要的潛在市場,但改造方案和商業(yè)模式有待進一步完善,且燃用輕質油的內河水系市場容量小,而沿海貨船仍有賴于嚴格環(huán)保政策的實施強度,因此預計前期發(fā)展緩慢,后期示環(huán)保政策的變化而定。根據有關機構的預計,船用LNG市場到2020年有望超過20億方,2030年超過100億方。 第三,分布式能源。天然氣價格較以前有較大幅度降低,地方政府普遍將分布式能源納入城市能源總體規(guī)劃中,分布式能源的商業(yè)模式逐漸成熟,電力體制改革步伐加快,分布式發(fā)電上網阻力減小,這些因素將會推動分布式能源的快速發(fā)展。 |